|
欢迎马上注册ARC,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资源,让你轻松学习工作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发展装配式住宅是上海实施住宅建设行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切实转变城市建设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现实需要。市委书记韩正同志指出,发展装配式住宅(建筑)是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抓手,是建筑业的工业化革命。
上海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调研和部署,正在把装配式住宅发展作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力推进,力争走在全国前列。
支撑体系基本完善
2011年 2013年,上海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住宅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关于上海鼓励装配整体式住宅项目建设的暂行办法》、《关于上海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简称“若干意见”),形成了以土地供应为主要抓手,建立了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面上推开与重点推进相结合、制度规定与措施激励相结合的推进制度。强制方面,以土地供应环节为抓手,要求各区(县)按供地可建住宅面积2013年不低于20%、2014年不低于25%的比例要求落实装配式住宅。激励方面,对于土地出让或划拨文件中没有要求的住宅项目,形成了预制外墙建筑面积豁免政策;同时,还形成了建筑节能专项资金补贴政策。
2014年6月,上海出台了《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明确各区县政府在本区域供地面积总量中落实的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2015年不少于50%;2016年,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装配式住宅规模将大幅度提高。
上海专门建立了“上海市新建住宅节能省地和住宅产业化发展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作为召集人,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作为全市这项工作推进的统筹协调平台,共同组织制订和协调落实住宅产业化发展规划、计划、政策措施和项目建设。相关区县也积极行动起来,成立区级层面推进这项工作的联席会议或工作小组,形成组织保障。
2010年,上海出台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和《装配整体式住宅混凝土构件制作、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2013年又出台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构造节点图集》以及装配式建筑补充定额。初步形成了不同住宅体系设计、施工、构件制作、竣工验收等规范。
目前,上海已经初步搭建了由相关房产企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构件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组成的装配式住宅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交流平台,多次召开产业链技术交流会议,相关企业之间已形成了互动交流、合作的良好局面。同时,相关政策对全市装配式住宅的发展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上海装配式住宅已竣工约60万平方米,自2013年8月“若干意见”出台以后,已落实装配式住宅项目约170万平方米,部分已进入施工阶段。
产品需求尚待释放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十余年来成为全国各地推动住宅产业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2012年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了要积极推动住宅产业化。但结合新的形势,围绕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在国家层面亟须出台针对性的纲领性文件加以指引和支撑,在地方层面也需要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否则各地方和企业各自为营,散沙式发展,不利于这项工作持续健康开展。
标准层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期发布了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以下简称“规程” ,今年10月1日实施,为下一阶段全国装配式住宅的实施提供了工程设计和验收的技术支撑。但从标准体系而言,还需不断研究加以完善,特别是要应对传统的监管措施不适应新型生产方式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施工图审查和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监督的具体监管要求。对于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也较低,尚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需要。对于密封胶、橡胶条、灌浆料等技术要求过于宽泛,需要细化。
产业链层面,随着全国各地装配式住宅的大规模推进,需要进一步推进能力建设。目前,无论对全国还是上海而言,面对即将大规模进入前期规划和实施阶段的装配式住宅项目,上下游产业链上的设计、施工等方面资源相对不足,除较早投身装配式住宅的企业外,不少开发企业以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对装配式住宅技术还不熟悉,缺乏相应经验,预制构件的生产水平和能力也要相应提升。
目前,普通消费者对装配式住宅尚不够了解,对其提高房屋质量和精度以及提升房屋综合性能等方面的优势还没有真切的感受,消费者对装配式住宅产品的需求还没有凸现出来。缺乏一定规模的装配式住宅市场需求基础,房地产业的相关企业就不会有动力改变目前的开发建设模式。
产业链建设将迎来大发展
未来,上海将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通过继续加强政策法规建设,进一步创新和固化推进装配式住宅激励与强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强化市场主体、工厂制作、现场施工等的监管要求。制订培育和发展产业链的措施。
为配合纲领性文件的实施,需要加快建立标准体系构架。包括尽快出台工业化住宅结构体系标准,建立标准化设计引导下的通用部品体系和模数化部品部件规范。在今年“规程”实施前的这段过渡期,需要做好实施项目的过程服务,一是让获得土地的开发企业尽早对接装配式住宅的设计、施工、监理、构配件制作等产业链企业;二是加强对项目规划方案、施工图审查、预售、交付等各个行政审批环节的过程服务。
下一步,应在各个层面着力培育和发展上下游产业链。研究相关促进办法,调动和鼓励装配式住宅相关企业的积极性。通过加强信息沟通、提供政策业务培训,搭建技术研发平台,推进标准化、模数化,创造转型发展条件和环境等途径,引导开发企业加大装配式住宅项目投资开发力度,支持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及时调整业务结构,增强装配式住宅业务能力,引导区域内预制构件厂合理布局,提升预制构件的生产水平和能力,从而促进装配式住宅上下游产业链的加快发展,为大规模推进实施创造条件。
同时,质量和安全是推进住宅产业化的生命线,需要借鉴国内外经验,创新监管机制。建议可引入认证和目录管理等方式,提高和强化构配件企业的准入门槛。逐步推广BIM系统和RFID射频技术应用。完善装配式住宅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审查要点和审查机制,加快形成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监督办法和监管手段。
装配式住宅的重点、难点就是接头、接缝的处理。随着灌浆料、套筒连接等材料、技术的突破,困扰装配式住宅发展数十年的技术瓶颈已经打破。但是,新型住宅结构体系、材料与构造防水措施、钢筋续接技术、密封材料等等还需要强化科研和创新。
最后,要在社会营造装配式住宅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市民的引导,鼓励百姓了解、参与、支持装配式住宅的发展,提高市民对装配式住宅发展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同度。
(作者系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住房建设监管处副处长)
■孙坚/文
|
|